打造公平、透明、可预期的市场竞争环境
——速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(四)
在当下这个快节奏、高压力的时代,“内卷”一词似乎已成了社会现象的代名词,而经济领域的“内卷式”竞争更是让人深感忧虑。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犹如一股清流,明确提出了综合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的重大部署,为构建更加公平、透明、可预期的市场竞争环境指明了方向。这不仅是对当前经济发展矛盾的精准把脉,更是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、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深远考量。
政府职能的明确,是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基石。会议强调,政府应作为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,而非直接参与者。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古话:“裁判不公,比赛必乱。”政府只有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,才能确保市场规则的公正性。例如,近年来,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“政策洼地”来吸引企业,看似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,实则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。因此,会议提出要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,以政府的自我“设限”,换取市场的公平竞争。这正如园丁修剪枝叶,虽看似限制了树木的生长,实则是为了让整片森林更加茂盛。
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准入壁垒,是阻碍市场统一和要素自由流动的“拦路虎”。会议指出,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,就必须打破这些障碍。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河流的治理,只有拆除河道的堤坝,才能让水流更加顺畅。同样,只有拆除地方保护主义的“堤坝”,才能让资本、人才、技术等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,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。近年来,一些地区通过打破行政壁垒,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这正是打破保护主义、畅通市场循环的生动实践。
招商引资作为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,本应是优化资源配置、促进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。然而,一些地方却陷入了“恶性招商”的怪圈,以财税、土地等政策优惠为诱饵,盲目无序竞争。会议提出,要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,遏制“恶性招商”。这就像是给招商引资这场“盛宴”定下了规矩,让地方政府从“速度优先”转向“质量优先”。通过完善招商引资决策和评价机制,引导各地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优化营商环境、提高服务水平上来,才能真正吸引和留住优质企业,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。
企业“内卷”是市场竞争中的一道难题,它不仅消耗了企业的资源和精力,还降低了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。会议提出,要针对企业“内卷”行为精准施策、靶向用力。这就像是医生给病人开药方,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。对于创新型企业,政府应营造高浓度创新生态,强化知识产权保护;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,政府应推动其运用数字技术、绿色技术实现改造升级;对于管理经营不善的企业,则需要进行深度改革或加快退出步伐。这样的精准施策,才能有效解决企业“内卷”问题,激发市场活力。
破解“内卷”困局,关键在于政企协同发力。政府应深化改革、稳步发展,为企业提供减税降费、优化融资渠道等政策支持;企业则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,加强技术创新、培育新兴产业。同时,政府还需强化系统思维,加强各类政策的统筹协调,确保政策力度足够、时机准确。只有将市场有效之手与政府有为之手紧握在一起,才能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。这正如一幅美丽的画卷,只有政企双方共同挥洒笔墨,才能绘出绚丽多彩的图案。
展望未来,打造公平、透明、可预期的市场竞争环境已成为我们的共同愿景。让我们携手并进、共同努力,为构建更加美好的市场经济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。让这场关于“整治内卷式竞争”的变革,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。
CopyRight © 1996-2017 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
地址:上海市黄浦区乔家路2号 邮编:200010 电话:021-64226596 传真:021-64226595 邮箱:shpaixie@126.com
沪ICP备11015601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