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快适应备案数字化、审查常态化、责任明晰化的新要求
——速读国家文物局《2025年工作要点》
近日,国家文物局发布了《2025年工作要点》,对拍卖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,主要体现在文物保护法的宣传贯彻与实施、文物安全监管的强化以及文物流通领域管理服务的优化等方面。这些要求标志着文物交易监管正从“事后追责”向“事前预防+事中监管”转型,拍卖企业需加快适应备案数字化、审查常态化、责任明晰化的新要求。
在文物保护法的宣传贯彻与实施方面,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》将于2025年3月1日施行,明确要求文物交易主体依法履行责任。拍卖企业需对文物来源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查,交易记录须向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备案,违者可能面临行政处罚。同时,文物行政部门可指定国有收藏单位优先购买拍卖中的珍贵文物,拍卖企业需配合协商定价流程。
在文物安全监管强化方面,国家文物局将联合公安、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文物市场专项整治,重点打击非法交易、走私文物等行为。推行文物拍卖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检查,对拍卖标的来源合法性、备案合规性进行常态化抽查。此外,鼓励拍卖企业采用区块链技术记录文物交易全流程,确保可追溯性。甘肃省等地已试点文物数字化备案平台,未来可能全国推广,要求拍卖企业接入系统实时更新数据。
文物流通领域管理服务优化方面,国家将推动制定《文物拍卖企业信用评价体系》,对拍卖企业的合规经营、文物保护贡献度进行分级管理。同时,简化文物拍卖审批流程,试点“一网通办”平台,缩短备案审核时间至5个工作日。支持拍卖企业与博物馆、科研机构合作,利用科技手段如AI鉴定提升文物真伪鉴别能力。
面对这些新要求,拍卖行业应如何应对呢?首先,建立完善的合规体系是当务之急。拍卖企业应建立内部文物合规审查小组,重点审核标的来源证明、流转记录,并定期参与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法律培训,提升法律意识。其次,加强风险防控也是必不可少的。拍卖企业应投保文物交易责任险,覆盖因来源争议导致的诉讼风险。对高价值文物拍卖,应引入第三方独立鉴证机构,降低法律纠纷概率。最后,履行社会责任也是拍卖企业不可忽视的一方面。拍卖企业应主动公开非涉密文物拍卖信息,配合“全国文物犯罪信息库”建设,协助打击非法交易。同时,参与公益文物鉴定活动,提升公众文物保护意识,契合国家“让文物活起来”的政策导向。
当文物保护的新要求与拍卖行业的发展碰撞,新的行业生态正在孕育。拍卖企业在适应备案数字化、审查常态化、责任明晰化的过程中,不仅要提升自身合规经营的能力,更要思考如何在传承文化、保护文物的使命中,实现自身的价值与发展。未来已来,拍卖行业的路在何方,答案就掌握在每一个积极应对变革的拍卖企业手中。
CopyRight © 1996-2017 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
地址:上海市黄浦区乔家路2号 邮编:200010 电话:021-64226596 传真:021-64226595 邮箱:shpaixie@126.com
沪ICP备11015601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