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

登录
详情页

资讯中心

【综合报道】执行标准成果可喜再接再厉 一一“拍辅通”系统高效运行

    2019年1月4日,《上海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辅助工作量化考评标准》发布暨“拍辅通”启动。三个月来,从标准的学习、执行到系统运行、升级,从管理手段的强化、精准到服务质量的改善、提升,积累了有益的经验,出现了可喜的变化。

    第一、辅助机构人员的责任心明显增强

    1、态度转变。以前,这个标的的任务项、那个标的的具体情况,是业务经理以我为主的“工作内容”、以方便为首选的“工作节奏”。现在,解读量化标准,了解标准的工作规范、工作效率、工作质量“三大考核点”,全方位掌握所有标的进程,以往的“我知道,我做”变成了知晓全流程下的“我们知道,我们一起做”。

    2、方法改变。量化标准实施后,基于拍辅通这一平台,辅助机构工作人员与法院的沟通变得便捷,有提问在线提出,有情况在线报告,案件承办法官与网拍办之间的沟通及时,网拍办与辅助机构之间的交流通畅,很少出现辅助机构干等、干着急的情况。

    3、管理强化。辅助机构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业务资源,组织业务经理、管理人员认真学习量化标准,寻找服务短板,以改进服务方式。很多辅助机构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,制定专项措施,分解目标任务,及时了解动态,对照标准规范,检查服务质量。不少辅助机构增加了人员力量,形成互补性、制衡性的AB角色机制,管控好全流程的辅助工作。

     第二、辅助机构的工作效率有了显著提高

     1、“多人并行,相互提示”。不少辅助机构原来的运行模式是“业务主外、管理主内”“一人全过程”。实施标准量化考核以后,不少辅助机构的老总、行政管理人员、财务人员都安装了拍辅通,共享信息,协同运营。第一时间了解拍卖前期的信息,及时获得开始拍卖的信息,快速得到拍卖成交的信息。

     2、“即采即录,多方联动”。量化标准与拍辅通相结合的主要功能是“有成果,即留痕”,如果按照以往的“先做后录”的方法,就会在时效上失分,与其他机构拉开差距。量化标准实施以来,不少辅助机构将“先外调,后整合”调整为“边采集,边记录”“前方留痕,后方完备”。特别是,很多辅助机构将原来的“一个一个项目做”变成了“多个项目同步做”。

     3、“争时争先,提速提质”。量化标准的指导思想是鼓励先进,导人了“快则加分,慢则减分”的激励机制。有的辅助机构按以往的惯性,参考“最后时限”安排工作,有的辅助机构按照量化标准的要求,加快速度,提高质量。从实施量化标准的成果上看,标的物在上海本地的,不少辅助机构能够做到摇号后的周四“调查开工”,下周周三“调查收工”,争优者最快在摇号周“开工并收工”,大大缩短了周期,减少了平均用时。特别是,很多辅助机构对“拍后工作”也非常投入,主动联系买受人,及时与承办法官沟通,争取“拍后效率加分”。

    第三、辅助机构“争优不掉队”良好态势初步形成

    1、分类考评。统计口径上,起点是2018年9月26日摇号委托辅助的拍卖标的,结束点是2019年3月31日的成交结案的拍卖标的。方法上,将两家机动车拍卖的辅助机构作单列统计,对43家辅助机构的不动产、动产(及其他)进行分类统计。

    2、阶段排位。据统计,第一阶段(截至3月31日),在不动产分项中,除6家辅助机构没有结案标的外,38家辅助机构中,排位01的,平均分97,排位第37的,平均分85.75。在动产(及其他)分项中,除18家辅助机构没有结案标的外,排位01的,平均分98.82,排位第25的,平均分78.40。虽然有一部分辅助机构因为没有“结案标的”而量化考评对象没有全覆盖,但是辅助机构的一个阶段的司法辅助工作的规范执行、时效程度、质量评估有一个“正态分布曲线”,有利于促进辅助机构提高服务质量。

    3、特点明显。一是有了坐标,整体上,辅助机构执行量化标准取得阶段性成果,辅助机构知道本公司(第一阶段)处于哪个位置,重要的是信息沉淀,数据说话。二是有了动力,除了首位与末位差距何在以外,拍辅通的“给自己打分”功能则提示辅助机构发现自身不足,加快改进和提高。三是有了经验,对辅助机构来说,哪些是加分了,继续努力,哪些是减分了,查找原因。对技术团队来说,哪些按钮需要“高亮”,再作改进,哪些转换需要“顺畅”,以求精细。   

    (上拍协秘书处)



上一篇:【重要活动】创响上海品牌 宣传行业形象——2019“爱姆意杯”上海品牌微视频大赛开始报名

下一篇:【综合报道】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司法辅助专业能力 一一上海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辅助机构海事分库成立座谈会侧记

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

协会微信

公拍网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