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期待、可借鉴、可推广的实践样本
——北京拍卖协会加快建设“四共”艺术品平台
近期,北京拍卖协会以“让拍卖贴近大众、让艺术滋养生活”为目标,系统布局专业化拍品展示中心,正加速打造“会员共建、资源共用、成果共享、发展共赢”的“四共”艺术品平台。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艺术品交易破圈提供了鲜活样本,更凭借“可期待的发展前景、可借鉴的运营逻辑、可推广的模式价值”,成为观察文化消费与行业转型的重要窗口。
可期待的“大众化”起点
8月12日下午,在“墨渌无界——2025中国当代水墨学术邀请展”开幕式现场,“北京拍卖协会001号拍品展示中心”于北京华天艺术馆正式揭牌。协会会长姚光锋与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、华天饮食控股集团副总经理白森森共同为中心揭幕,标志着协会首个“艺术+拍卖+学术”复合型平台正式落地。
选址华天艺术馆颇具深意。作为拥有众多北京老字号餐饮品牌的集团,华天本身就是城市“烟火气”的代表。将高端艺术品展示融入大众熟悉的餐饮文化场景,既打破了传统拍卖的“神秘感”,又为艺术流通找到了更接地气的载体。该中心获得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行业协会第一联合委员会、市商业联合会等6家单位的支持,定位明确:未来将常态化举办展览、沙龙及拍卖预展,通过高频次、低门槛的活动,让市民“看得见真品、听得懂门道、参与得进来”。正如业内人士所说:“当拍卖从‘小众圈层’走向‘大众视野’,其带动的文化消费潜力不可限量。”这种“场景融合+服务下沉”的模式,为艺术品交易从“精英游戏”转向“全民参与”提供了可期待的转型路径。
可借鉴的“运营经”
仅隔一天(8月13日上午),北京拍卖协会乘势而上——“002号拍品展示中心”在北京新世界酒店12层艺术馆揭牌,姚光锋会长与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明辉等共同见证。与001号侧重“学术+烟火气”不同,002号定位为“专业化服务平台”,依托协会资源优势,重点为会员单位提供拍品展示、交易对接及市场推广等服务。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该中心未强调“跨界场景”,但通过“精准服务”直击行业痛点:常态化展览与沙龙活动帮助会员拓宽客群,规范化交易流程提升市场信任度,市场化推广机制助力拍品高效流通。现场参会的副会长、监事单位代表坦言:“过去拍卖机构单打独斗找客户、控风险,现在有了协会背书的共享平台,成本降了、效率高了。”这种“资源整合+服务增值”的运营逻辑,不仅为拍卖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参考模板,更印证了“四共”平台“共用资源、共享成果”的核心价值——通过集约化服务降低个体参与门槛,最终实现集体共赢。
可推广的“北京模式”
北京拍卖协会明确表示,将以001号、002号为起点,持续建设更多拍品展示中心,推动拍卖交易创新与行业自律。从目前的实践来看,这一模式具备三重推广价值:
首先,场景融合具有广泛适用性。无论是融入餐饮文化(001号),还是依托高端酒店(002号),都证明了“艺术+生活场景”的破圈路径是可行的。不同城市可以结合本地特色,选择商场、社区中心、文旅地标等多样化载体。
其次,服务模式易于复制。从“学术展览+大众沙龙”到“专业对接+市场推广”,协会通过差异化定位满足多元需求,其他地区也可结合自身产业优势,灵活调整服务重点。
第三,生态构建具备可持续性。“共建、共用、共享、共赢”的理念打破了行业壁垒,会员、专家、平台和消费者形成良性循环,既激发了艺术品交易活力,也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(如助力北京“四个中心”建设)。
当前,我国艺术品市场正从“规模扩张”迈向“质量提升”。北京拍卖协会的“四共”平台实践,不仅回应了“让艺术回归生活”的社会期待,也探索出一条“政府引导、协会搭台、市场运作”的转型新路径。其可期待的发展潜力、可借鉴的运营经验和可推广的模式价值,无疑为全国文化消费升级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注解。
CopyRight © 1996-2017 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
地址:上海市黄浦区乔家路2号 邮编:200010 电话:021-64226596 传真:021-64226595 邮箱:shpaixie@126.com
沪ICP备11015601号-2